React 渲染全流程剖析:初次渲染與重渲染的底層邏輯
“上半年,婆婆身體不太好,所以拍的次數不多。
像小花這樣的童模在現實中還有不少。近年來,我國童裝市場快速發展,對童模的需求量不斷擴大,童模商拍、少兒模特培訓等相關機構大量湧現。
公開數據顯示,作為我國童裝三大產業聚集地之一的浙江省織裏鎮,聚集了近1.3萬家童裝生產企業、7000餘家童裝電商企業,每年的童模需求量在8000人次,拍攝量約500萬張。然而,《法治日報》記者調查發現,目前童模市場仍處於一個不成熟的階段,行業亂象頻出。比如,一些家長強迫童模長時間、高強度工作,一些童模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吸引客源,以及培訓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等。
多位受訪專家近日接受《法治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說,應聚焦童模行業的兒童權益保障,有關部門、市場平台、兒童及其監護人等有關主體需要共同出力,避免兒童被過度商業化和娛樂化。聽到小花的經曆,軒仔媽媽很是心疼,她曾經也帶著兒子軒仔奔赴在童模路上。
那時候,5歲半的軒仔走一個秀場,最少要拍攝20套服裝;電商服裝拍攝更多,達20至60套。
幼兒園時光,軒仔的出勤率勉強隻有一半,很多時間都用在了外出培訓以及拍攝和走秀上。作為持續地等待被挑選的被動身體,模特需要對自己身體進行自我審視和管理,並將“好的自我”這一標準內化。
但問題是,當這種“好”的定義並不明確且一直變動不居的時候,模特該如何行動?首先是對於身材的要求,這種要求最直接的體現是三圍測量。正如一位來自倫敦的22歲模特凱拉在接受訪談時提到的:“我們的工作是講究身材(所謂的身體意識)……一個電腦程序員需要學習軟件程序,而我們的工作就是控製我們的身材在一定數字之內。
”在模特與特定經紀公司簽約前,量身材是一個必經步驟,包括胸圍、腰圍、臀圍,這三個數字會被寫在模特卡上,以便在試鏡和工作的時候提供給客戶。在田野過程中米爾斯發現,模特卡上的數字和模特的實際三圍總有一定程度的偏差。